大家对 厕所 一定不陌生吧,每个人每天基本都要去光顾N次的。在现代的社会里,有洗手间、有抽水马桶。而在古代,古人的厕所是什么呢? 有人可能会说到马桶。那么古人是怎样上厕所的?
以前古人将 厕所 叫便所、毛司、灰圈、茅厕、茅坑、粪坑、沃头、西间、西阁(古人认为厕所应设於西方或南方)、舍后(民间厕所多设於屋后)、更衣室(唐代已有)、雪隐(宋)、溷厕、厕溷、厕屋、厕轩等等,厕所在一个朝代都有很多很多的名称。
但是古人将厕所视为更衣室,去上厕所说成是去更衣。为什么说厕所是更衣室呢?因为在那个时候,上完厕所是要换衣服的。而一般进厕所也是要脱衣服的,厕所外面10多个侍女伺候着,等着里面的大人出来将新衣服给他穿上。可是这毕竟是富贵人家的专利,穷人是做不来的。
据《左传》记载: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,晋景公姬獳品尝新麦之后觉得腹胀,便去厕所屙屎,不慎跌进粪坑而死。姬獳很可能是
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的君主,由此暴露出先秦时宫厕的简陋。这沉痛的代价使得后世对屙屎这样的事情多了几分谨慎。
汉高祖刘邦,不愧是 中国流氓史 上的第一人。他在群臣面前内急,为了节约时间开会,也为了不至于出现 晋景公姬獳 类似的丑闻,竟让一个文官把帽子递给他,他背过身去,把帽子倒过来,一会儿,半帽子热气腾腾的尿呈现在众人面前了。或许是受了汉高祖用大臣帽子撒尿的启发,后世的皇帝们多半使用便壶来解决问题,而不亲自上厕所了。相传西汉时 飞 李广射死卧虎,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,把小便解在里面,表示对猛虎的蔑视,这就是 虎子 得名的由来。后来,汉朝宫廷用玉制成 虎子 ,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,以备皇上随时方便。这种 虎子 ,就是后人称作便器、便壶的专门卫生用具 从那时起,皇帝就不一定非得同厕所打交道了。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,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 李虎 的,便将这大不敬的名称改为 兽子 或 马子 ,再往后俗称 马桶 和 尿盆 。
擦屁股
香港电视剧《寻秦记》提出了这一问题。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:香港特警项少龙被时空穿梭机送到战国时代的赵国,夜宿一居民家中,内急要上厕所,项少龙向老翁要 卫生纸 ,老翁懵然不知何物,项说: 怎么擦屁股 ?老翁从茅坑边拿起一块竹片说 这就是啊!请随便用 。看到此处,不禁使人失笑。对呀,古人用什么擦屁股呢?
一 厕筹时代
厕筹又称厕简,简单的说,就是大便后用来拭秽的木条或竹条。这种厕筹上个世纪还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地区使用。
用厕筹之法是随佛教而传入中国。在早期的佛教诸律中,记载了释迦牟尼指导众比丘使用厕筹的事情: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,有一比丘,婆罗门种姓。净多污,上厕时以筹草刮下道,刮不已便伤破之,破已颜色不悦。诸比丘问言: 汝何以颜色憔悴为何患苦 ?即答言: 我上厕时恶此不净,用筹重刮即自伤体,是故不乐 。针对这种情况,释迦牟尼佛说: 起止已竟,用筹净刮令净。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,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,不得用石,不得用青草,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;所应用者,木竹苇作筹。度量法,极长者一磔,短者四指。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,不得着净筹中。是名上厕用厕筹法。 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,最初传入的只是一些 经 ,而对信众的日常起居做出明确要求的 律 则是从三国开始,而中国人使用厕筹的最早纪录也自三国始。
二 粗纸时代
《红楼梦》有段刘姥姥拉肚子的文字: 刘姥姥觉得腹内一阵乱响,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,要了两张纸就解衣。众人又是笑,又忙喝他:这里使不得!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 ①。这段描写说明,在曹雪芹生活时期,无论是大观园还是乡下的人物,都已经使用手纸拭秽了。
造纸是中国早在汉代时的一大发明,后来厕筹改为纸则是由蒙古族的元朝皇室开始。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,文化相对比较落后,没有汉民族 敬惜字纸 的意识。史载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 伯蓝也怯赤当太子妃的时候对婆婆 昭睿顺圣皇后 非常孝顺,她要在婆婆拭秽之前用自己的脸试试手纸的柔软度: 后性孝谨,善事中宫,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。侍昭睿顺圣皇后,不离左右,至溷厕所用纸,亦以面擦,令柔软以进。 所以才使得厕纸进入人们的生活。